亞太血管學術聯盟澳門國際論壇暨2017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國際學術年會

浏览数:158 

  由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及亞太血管學術聯盟聯合主辦的「亞太血管學術聯盟澳門國際論壇暨2017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國際學術年會」,在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七日(星期六)起一連兩日在澳門舉行,邀請兩岸四地及十多個國家及地區,在相關血管醫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就相關血管疾病的研究、手術及診療等方面展開專題論壇,透過探討新的理論、技術、發展和成果分享,促進地區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澳門在相關領域的專業水平,推動澳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論壇開幕式二十七日上午九時假澳門金沙城中心假日酒店樓蘭廳舉行,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北大醫學部院士詹啟敏、中華血管外科學理組長王深明等嘉賓出席,並先後在會上致辭。譚俊榮表示,今年是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第三次主辦這個國際學術論壇和年會,以推動了微循環血管的醫學發展,搭建起學術交流平台,促進了學科發展。這次論壇的召開,十分切合澳門特區政府的醫療衛生政策,同時,澳門特區政府亦非常鼓勵各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提升國際合作,共同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澳門不斷提升醫療資源投放

   譚俊榮並表示,為保障澳門市民的健康水平,澳門特區政府歷年來,持續提升對醫療系統的資源投入。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近年發展情況良好,不單再次取得國際醫院認證,更獲得四項優異成績的評級,並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院內醫生亦不斷提高各項專科醫療技術水平。他並提到,在大會上進行和血管介入手術直播,展示了澳門這項專科醫療技術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達至相當高的水準,不僅是醫學治療技術的體現,也展現了澳門發展智慧醫療、遠程醫學,實現新型、高端、便民的醫療服務的目標與決心。

多國專家學者逾五百人出席

   兩天活動主要包括主動脈論壇、外周血管論壇、國際周圍血管及糖尿病護理論壇、國際中青年血管醫學演講大賽,邀請了中國、澳門、香港、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葡萄牙等十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醫學專家學者,合共逾八百人出席。

論壇成立的目的,旨在推動微循環血管醫學的發展,搭建地區學術交流平台,促進精準醫學、轉化醫學在相關領域的滲透,加速亞學科的發展。本次論壇由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主席蔡念、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鄭月宏擔任大會主席,繼續秉承「聚焦血管,相互交流,立足亞太,聯動全球」的理念,針對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臨床診治、手術及介入治療設立專題論壇。此外,更是首次在會場與澳門手術室連線,進行血管介入手術直播,由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院長郭昌宇操刀,展示本澳在該項目上國際領先的手術水平。

另一方面,主辦單位之一的亞太血管學術聯盟並在會上增補各國理事及委員,進一步擴大聯盟、以及論壇的覆蓋範圍及影響力。

國際中青年血管醫學演講大賽

   亞太血管學術聯盟澳門國際論壇舉行期間,二十八日(星期日),會上並舉行了國際中青年血管醫學演講大賽,以增進學術交流。約30名醫學界中青年在限定時間內,就相應講題闡述見解,由多名資深醫學界人士逐一點評後,遴選出表現出色的參賽者並予以嘉獎。

一等獎

DAYONG ZHOU HUI ZHANG

二等獎

GUANGCHAO GU GUOJUN ZENG PENG  JIANGXIANCHEN HUANG QINING FU  

三等獎

XIYANG CHENCHU CHEUK MANFONG  CHUN WACHIH CHUN YANGJUNZHOU PUXIN PUWEI RENLEONG IAT CHENGCHU SIO IAN

主辦單位簡介

  澳門衛生局醫生協會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局下屬的醫生組織協會,成立宗旨是關注政府各項醫療衛生政策、加強會員與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溝通、促進會員之間的團結與交流、促進學術交流、提高會員的專業水準等。

  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隸屬中國微循環學會,是以外科醫生為主題,並整合了內科、麻醉科、中醫等臨床醫學專家,成立宗旨是促進學術橫縱向交流合作,促進優秀科研成果轉化。

  亞太血管學術聯盟(APA)由澳門及國內外介入血管專業人士組成,是首個以澳門為基地註冊成立的國際性醫學協會,目的是推動血管醫學及相關領域的綜合學科的發展,構建交流平台及加強資訊交流。